古建筑照明设计中的几种用光手法
合肥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,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,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。布局整齐,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,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。古建筑群在夜景照明设计中采用了远、近、内、外及轮廓照明相结合的手法。
1.远投光手法
在屋顶采用的窄光束远投光,即防止眩光又可以防止光损失。远投光将投光灯光线直接投射到房屋表面,这样屋面亮度就高于周围环境亮度,将整个屋顶全貌都显示出来。李鸿章故居的古建筑多为坡屋顶,如果投光灯设置的离建筑物过近,光线通常不能照到屋顶。应将投光灯设置在坡屋顶延长线的外侧,这样才能使其得到充分的投射光线。针对有的屋顶覆盖有瓦片,为了突出去屋面色彩,可以选择黄色的高压钠灯。
2. 近投光手法
李鸿章故居的四合院结构,采用的近投光也是表现古建筑细节的途径之一。这种投光方式主要突出建筑物的局部,产生虚实结合的模拟场景,在形成明暗过度过程中,还会出现远近的变化,提升了建筑物的层次感。从灯照射的点辐射到四周,光线由亮变暗,衬托出建筑的层次感,显出建筑的雄伟壮观的一面,因此这种照明方式在古建筑夜景照明中选用的较多,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照明方式。
3.内透光手法
内透光适合表现花窗、斗拱、雕花门扇等建筑物中空透的部分。采用这种方式需要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,更能体现其效果。因为这种方式的灯光由于受到遮挡而使光线减弱,表现力也随之变弱。内透光是将灯具安装在建筑结构的内部,通过建筑结构的孔隙使光线投射出来,达到一定的美感,如果建筑结构是孔隙是规则分布的,那么投射出的光线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则,如果孔隙是杂乱无章的,那么透射出的光线也就杂乱无章,因此,该方法适合于规则的孔隙建筑结构,这样才能体现出美感。
4.轮廊沟手法
轮廊沟边可以通过两种做法进行处理。一种是通过用点光源每隔30~50 cm进行连续安装形成光带,另一种是用线性灯饰直接勾画出建筑轮廊。在使用这种方式时应注意古典建筑各个细节,不然就会减弱其古典型和真实性。比如在制作檐口的瓦当和滴水的灯光设置时,不能把边线过于简单化,筒瓦和板瓦的结束构件应存在着起伏的层次关系。
建筑照明设计的手法很多,照明器材也各不相同。我们设计人要有自己的立意、创意、思路,千万不能千篇一律。
QQ:744865098
手机:13913922539
电话:13813939831
邮箱:744865098@qq.com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长亭街9号(俊杰科创大厦)